卢安克:我的命好像跟他们的命连在一起。走掉就没有命了。
一个名叫
卢安克
的德国男人,只身来到中国的偏远山村自费支教,十几年来如父亲老师般,一直陪着山村的留守儿童。感动中国要给他颁奖,他却拒绝了,他说:
是中国感动了我。
中国自古以来尊师重道,但将自己的全部投入到中国乡村教育的卢安克,最后却被迫离开了中国,从此,中国再也寻不到他的踪迹。
那么卢安克为什么会选择在中国山村扎根支教,他最后又为什么选择离开了中国呢?
卢安克
,1968年生,德国汉堡人。中学毕业后,做过工人、教练、当过兵,而后又进入德国汉堡美术学院学习。
1990年来到中国旅游,三个月的时间,卢安克被中国深深吸引。而后在1992年以交换留学生的身份来到东南大学学习,后转学到广西农学院。
来到广西后,卢安克走访了这里山区,并注意到了这里的留守儿童和山村教育问题。结束在中国的学习后,卢安克回国完成学业。
1996年年底,毕业了半年的卢安克再次来到了中国,在之前留学待过的阳朔生活了半年,和当地的人一起犁田、插秧、打谷子。在此期间,为了提高生产效率,还给村民设计了一个新型脱力机,代替脚踩式脱粒机。
也就是这样,让卢安克决定当一名乡村老师,让孩子们受到教育。他来到了南宁的一所残障学校教授德文,但因为没办下来就业证,而后被罚了3000元,遣返回国。
1999年,他再次回到中国,先注册了德国教育办事处,以此合法进行教育工作。
而后向东兰县政府申请支教,之后被安排到了阳朔的一所初中教授英语,与中国的授课方式不同,他注重语感、学生的兴趣,不用课本、不测试。
虽然学生很喜欢,但家长、学校有意见,因为他无法提高班级里学生的成绩、这样升学率就上不去了,因而他只在那里待了一个学期后便离开了。
而后卢安克来到一个说壮语的村子,租了间土砖房,给村里的没上学的、留守的、14到18岁的孩子授课。因为学生听不懂普通话,卢安克便雇了一名翻译作辅。
他先教学生学会拼音,用拼音记录身边的事,而后卢安克将相对应的汉语教给他们。卢安克还教他们算术,这样在将来的生活中,他们也可以用到。
学生在卢安克的教授下,掌握了一些知识,兴趣也上来了。而村里的一些小伙子也开始来听卢安克的课,因为卢安克教授的都是生活中会用到的。
除此之外,卢安克还有意提高学生的认识,给他们讲外面的世界和生活,并让学生写下来自己的想法。他还带着学生勘察村子的地形、画地图、设计桥梁和路,还组织村民修了条水泥路,钱是卢安克的哥哥赞助的。
因为卢安克的出现,村里热闹了起来,大人和小孩都很喜欢、尊重这个奇怪的外国人。但卢安克还是对自己的教育实践,有些失望,因为学生都是青少年,他们虽然能够很好地将自己布置的任务完成,但他们已经丧失了创造力。
于是在2003年,卢安克来到了
板烈小学
自费义务教孩子们美术、自然、音乐,这里没电话、没通公路,村民也只会说壮语。
而这里的学生,也都是留守儿童,身边只有爷爷奶奶或者只有没大几岁的哥哥姐姐。没有大人在身边的孩子,他们就自己一个人吃药、去看病。
一开始板烈村的人对这个外国人很好奇,觉得卢安克很有钱,希望他能捐些钱或者向政府要些钱,而卢安克只好将自己每年需要父母寄来五千元的事给他们说了。
卢安克自费来这里教学,这里的人一开始并不理解,他们觉得卢安克是另有目的,或者他就是个特务,因为大家不相信,人会没有目的。
板烈村的孩子,没有见过外国人,大家都对这个蓝眼睛、黄头发的人,感到害怕。
卢安克除了带着孩子学习、感受美好外,还会陪着孩子们一起干农活、玩闹、吃饭、聊天,每个星期天到不同孩子的家住,孩子们将他当成唯一的大人、自己的朋友、甚至是父亲的角色。
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,这里的孩子好动得厉害,于是他们便来打闹、比武来发泄,但这不是玩闹性质的,是真打、没有克制,有的甚至在课堂上打了起来。
说教谁都可以,但却并不会在孩子心里留下什么,一起经历的会。卢安克编写了一个《和平剑》的剧本,带着孩子们一起拍下来。
《和平剑》讲了一个想当英雄的孩子容志,历经磨难最终得到了和平剑,但这把剑好似白纸,所谓的善恶都一样,荣志也能用它来伤害自己。而得到这把剑的容志,最终抑制了外界的诱惑、克制了自己的欲望,成为了真正的英雄。
拍摄完成后,大家又坐在一起观看,之后他们一起谈和平、谈生活。当然这并不能真正改变,但这像是默默在大家的心中种下了颗种子,他们开始克制自己。有学生为卢安克写了这样一段话:
我愿意为你做出不可能的改善。
因而当上课的时候,有学生心情不好、控制不住自己,他们便会主动要求站到教室外面。
2004年,卢安克发生了严重的车祸,农用车翻下了公路,当场一人死亡,而卢安克被一棵树拦住,没有丧命,他脊柱被压缩了3厘米。
面对如此大的事故,卢安克依旧没有选择离开,他反而觉得,自己的命与这里相连得更紧了,这是命运、缘分。
卢安克平常会做翻译来赚钱,但最后他把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,他用父母给的五千块钱来维持生活、来教学需要的东西。
卢安克几乎没有什么消费,他自己一个月只花一百来块钱。而卢安克的父母也支持他的选择,与中国惯有的观念不同,在他们看来,卢安克属于他自己,从来不属于他们,而板烈小学的孩子更需要他。
2007年的时候,感动中国将卢安克提名为候选人,卢安克拒绝了,但更出名了,他拒绝了外界的来访,这引起了外界的种种猜疑。同年,他申请加入中国国籍,但却因为不符合条件,被拒。
2009年卢安克接受了面对面的采访,而节目播出后,许多志愿者来到这里,但最后都离开了。
2010年因为签证等问题,卢安克被迫离开,但不久他便再次回到了板烈。
在教学之余,还带着孩子们一起自编自导,拍了一部《心镜》的电视剧,大意就是你对心境如何,心境也会那样对待你。除此之外,他们还一起做了《心境》的编曲。而从这次拍摄中,每个人都有了各自的收获,他们从拍摄实践中明白了爱与宽容,还有合作,大家的关系更好了。
孩子很敏感,任何带有目的的行为,他们都会感受到,不会接受。但卢安克却教会了他们合作、改善环境。
村子里的人也十分喜欢卢安克,把卢安克比作白求恩。当初说卢安克不怀好意的人,也跑来向卢安克道歉。
同年,卢安克与同样致力于乡村教育的、相识多年的中国女志愿者结婚。2012年,《面对面》再次采访卢安克,因为卢安克不得不要离开板烈、离开孩子们了。
卢安克的妻子想稳定下来,两个人都三四十了,作为丈夫的他不得不考虑家庭、考虑妻子,他将这些如实告诉了孩子们,而后离开了板烈。
他来到妻子所在的杭州,在一家工厂打工,但一个星期后就离开了,他还是想回到农村。由于签证等问题,卢安克不得不在越南徘徊。
卢安克走后,他的妻子再次回到了板烈教学。
当初和卢安克在板烈工作了三年的志愿者,在三年期满后,留在了板烈,因为卢安克让他明白了什么是归属和自由。
2014年,卢安克再次回到中国,但与此同时,媒体和狂热者的纷至沓来,严重影响了村里的生活和学校的教学,渐渐有了不好的声音,于是他再次离开。
2015年卢安克被查出肿瘤,是良性。回不到板烈的卢安克,离开了中国,不再参与中国教育有关的事,自此中国再也没有了他。
从青年到中年,卢安克将国人眼中最好的时光,留在了大山、留在了板烈。对板烈的孩子们来说,卢安克虽然走了,但在他们心上却留下了许多。
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钻井施工现场(记者 瑞夫 通讯员 徐永国 贾玉涛)3月22日,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传来消息,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!中国
2025年3月15日,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打破了石紫琰一家平静的生活。这位就读于湖北省黄梅县实验中学的年仅18岁的高三学生,在回家路上不幸遭遇车祸并受重伤,在经
春光明媚的国际小狗日午后,上海世博源购物中心三区L2层空中花园迎来一场“萌宠运动会”,近70组组家庭携自家“棉花团”般的比熊犬齐聚一堂,在趣味赛事与社交互动中,共
阳春三月,草长莺飞,诗意盎然。3月22日,喀什市特区实验学校成功举办了第三届“声动昆仑、诗润南疆”诗词朗诵比赛。比赛现场气氛热烈,师生们满怀热忱投身其中,以声情并
阳春三月,草长莺飞,诗意盎然。3月22日,喀什市特区实验学校成功举办了第三届“声动昆仑、诗润南疆”诗词朗诵比赛。比赛现场气氛热烈,师生们满怀热忱投身其中,以声情并